星雲說偈-- 自在之道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星雲大師


 


    生死疲勞,從貪欲起,


 


    少欲無為,身心自在。





         ──《八大人覺經》


 在《八大人覺經》裡,有四句偈很好:



 


「生死疲勞,從貪欲起,少欲無為,身心自在。」


 


「生死疲勞」,


 


我們生了要死,死了會再生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


 


在五趣六道流轉輪迴,辛苦又疲勞。


 


人生就像一個車輪,在生死大海裡輪轉不已,備受勞苦。


 


「從貪欲起」,人是貪欲的奴隸,


 


為了貪財好色、貪享受、貪世間上的功名富貴,


 


這個也要、那個也要,這個也想、那個也想,


 


人的貪欲無窮無盡,但是能滿足欲望的東西,卻很有限。


 


所以人實在很可悲,即便是英雄好漢,


 


再怎麼偉大的人物,其實都是貪欲的奴隸,


 


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,甘願在世間做牛做馬。


 


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?



「少欲無為,身心自在」,


 


我們要學習做一個少欲的人,不要太擴大自己的欲望。


 


金錢,夠用就好;衣食吃穿,飽暖就好;


 


居住的空間,能夠遮風擋雨就好,


 


所謂「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無求的境界就是無欲的境界。


 


人在世間生活,能夠減少一分的欲望,就可以多一分的安心;


 


人能減少欲望,品格自然高尚,苦惱也會減少。


 


你看,歷來那些功名場中、坐賈行商的人物,


 


即使做到宰相、皇帝,也不過數十年的歲月;


 


一個人享盡山珍海味,滿足了口腹之欲,也不一定快樂,


 


反倒粗茶淡飯裡有更多的美味!


 


當然,佛教並不是絕對地要人禁欲,而是要人遵行中道的態度:


 


對於親友眷屬、生活資用等欲望固然不可放縱,


 


但在人間的生活也無法完全脫離,


 


因此要我們以智化情,以善法欲來遠離煩惱欲。


 


道家也講究「清淨無為」,


 


真正能幹的人,是無為而治、無為而做,


 


但不是懶惰懈怠,而是隨順、隨緣、隨心、隨喜。


 


做一個少欲的聖賢,做一個無為的能者,


 


隨緣而作,隨喜而住,不計較、不執著,遠離貪欲的束縛,


 


    沒有生死的疲勞,人生自然會感到安然自在!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